当前位置:

派思维新 | 新药研发助力皮肤领域“科技活”,轻松应对春夏换季“敏感肌”

来源: | 作者:派思维新 | 发布时间: 2025-04-11 | 18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01前言

春夏交替,气温回升,花粉飞扬,紫外线增强你的皮肤是否也开始“闹情绪”?泛红、瘙痒、湿疹反复,甚至爆发季节性皮炎?医学界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——新一代皮肤病靶向药物正在加速研发,从调节免疫应答到修复皮肤屏障,用科技为敏感肌撑起“保护伞”!

近年来,皮肤病新药研发迎来爆发式增长,尤其是针对慢性、免疫性和遗传性皮肤病的创新疗法,正从“缓解症状”向“精准干预发病机制”迈进。以下是关键方向与突破:

1、生物制剂(靶向疗法)

- IL-4/IL-13抑制剂(如度普利尤单抗):阻断特应性皮炎(AD)的免疫信号通路,显著减少瘙痒和皮损。

- JAK抑制剂(如乌帕替尼):通过调节细胞内炎症信号,用于白癜风、斑秃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。

- IL-17/IL-23抑制剂(如司库奇尤单抗):针对银屑病,抑制关键促炎因子。

2、基因疗法与RNA药物

- 基因编辑(CRISPR):试验中用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遗传性皮肤病,修复缺陷基因。

- siRNA疗法:局部沉默致病基因表达(如特异性抑制角蛋白突变)。

3、微生物组调控

- 活菌药(Live Biotherapeutics):通过调节皮肤菌群平衡,治疗湿疹、痤疮等(如靶向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)。

4、新型递送技术

- 纳米载体透皮给药:突破角质层屏障,精准递送药物至病灶(如真菌感染深部给药)。

- 微针贴片:无痛渗透,提升生物制剂局部浓度(临床试验中用于脱发治疗)。


02派思维新皮肤系统疾病模型


·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

评价指标:

-体重

-PASI评分(皮肤厚度、红斑、鳞屑)

-脾重量和脾指数

-皮肤组织细胞因子检测:IL-17A,IL-23和IL-22等

-皮肤组织病理学分析

·IL-23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

评价指标:

-体重;

-PASI评分(耳部皮肤厚度、红斑、鳞屑);

-病理检测:HE染色:测定皮肤结构变化、炎症浸润情况;

-ELISA检测:细胞因子表达( IL-17A,IL-23和IL-22等)

耳部造模


背部造模

· 痤疮杆菌诱导小鼠痤疮模型

评价指标:耳廓皮损评分:  

-体重  

-耳廓厚度

-病理检测:HE染色观察耳廓组织病理改变 ;

-皮肤组织:睾酮(T)和雌二醇(E2)水平;TNF-α、IFN-γ、IL-1β蛋白表达;TNF-α、IFN-γ、IL-1β mRNA表达;

-血清:IL-1α、IL-6、IL-1β、TNF-α 和抑炎因子 IL-2等的表达及变化。

· 恶唑酮诱导小鼠特异性皮炎模型

评价指标:

-小鼠体重变化;

-耳厚度变化;

-造模后右耳和背部照片;

-对背部红斑,水肿、鳞屑和苔藓样病变情况评分

(最终评分为4个症状相加之和)

-病理检测:背部和耳部组织病理HE染色;

-ELISA检测:细胞因子表达,如IL4、IFN-γ、IL-22等。

· 双氢睾酮诱导小鼠雄秃模型

评价指标:

-小鼠体重变化;

-对脱毛区毛发生长情况及皮肤颜色评分;

-病理检测:HE染色:测定皮肤结构、真皮厚度及毛襄的长度、计数毛襄等;终毛/毳毛比例等;

-ELISA检测皮肤组织DHT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、

 转移生长因子β2(TGF-β2)、Dickkopf相关蛋白(DKK1)、白细胞介素-6 (IL-6)等含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