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病理平台

背景

病理是疾病发生进展的病因、发病机制,局部组织结构改变等,经过病理检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,在临床上用于检查局部是炎症感染、患病肿瘤、还是增生性疾病,也可以判断肿瘤的性质。

病理切片是病理标本的一种,将部分有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过各种前处理后,使之固定硬化,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,染上各种颜色,供在显微镜下检查,以观察病理变化,作出病理诊断,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。

派思维新为客户提供多种病理学检测服务,包括H&E染色,免疫组化染色,免疫荧光染色与特殊染色服务。我们积极了解客户的具体要求,已经制定了经测试的SOP以在多个方面优化免疫组化实验条件,包括组织固定方法、抗原活化条件、抗体滴度选择、孵育时间和洗涤条件等。

组织切片的制备:客户可以提供新鲜的组织,由我们负责进行组织固定及石蜡包埋;也可以提供冷冻或石蜡包埋的组织或细胞样品进行分析。

抗体的选择:客户可以自行提供检测所需的一抗,也可以由我们负责从现有的抗体中筛选抗体。检测所需的二抗由我们提供。


病理染色服务

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与骨组织染色

类风湿关节炎(Rheumatoid Arthritis,RA)是一种以侵烛性、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、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。主要病理损害为关节的滑膜炎症,细胞浸润,滑膜翳形成,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,可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,畸形和功能障碍,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。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遗传背景和免疫病理学改变与RA疾病相似,不仅具有急性病变,还有一定的慢性病变特征。临床表现为多发性末梢关节炎,病理变化主要是增生性滑膜炎,继之关节软骨破坏,直至骨的破坏,单核细胞浸润并持续存在于滑膜中。

番红—固绿染色(Safranin-O Fast Green)染色法使嗜碱性的软骨与碱性染料番红结合呈现红色,嗜酸性的骨和酸性染料固绿结合而成蓝色,与呈现红色的软骨对比鲜明,从而将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区分开。

苏木精—伊红染色法(Hematoxylin-Eosin Staining),简称HE染色法,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。苏木精染液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;伊红主要使细胞质细胞质、间质、各种纤维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。

DSS诱导的UC结肠模型病理HE染色

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肿瘤患者的第三大死因,它是一种自发性、慢性结肠黏膜炎症病变,研究发现,人类最常见的两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(IBD)是溃疡性结肠炎(Ulcerative Colitis,UC)和Chron’s疾病(CD),它们均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。自日本学者于1985年首次应用硫酸葡聚糖(DSS)制备了鼠UC模型后,大量的动物模型被应用于UC的研究,而DSS结肠炎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UC模型之一。

通过将DSS溶解在饮用水中诱发急性溃疡性肠炎或慢性结肠炎,破坏小鼠肠上皮细胞,释放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细胞因子,最终导致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,动物表现出明显的体重减轻、稀便、便血和粒细胞浸润,其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非常相似。

免疫组织染色

免疫组织化学(Immunohistochemistry,IHC):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,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(荧光素、酶、金属离子、同位素)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(如多肽和蛋白质),对其进行定位、定性及定量的研究。

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生物学检测领域(包括异常细胞的诊断,生物标志物的分布,蛋白质在生物组织中不同部位差异表达的检测等)。借助于显微镜的成像和放大作用,在细胞、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(如蛋白质、多肽、酶、激素、病原体以及受体等)。

纤维类染色

马松三原色染色(Masson Trichrome Staining),又称马松染色,是结缔组织(含胶原纤维、网状纤维、弹力纤维)染色中最经典的一种方法,是胶原纤维染色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。Masson染色后肌纤维呈红色,胶原纤维呈绿色或蓝色,主要用于区分胶原纤维和肌纤维。

糖原类染色

过碘酸雪夫染色(Periodic Acid-Schiff Staining, PAS),简称糖原染色。在组织学上,主要用来检测组织中的糖原和其它多糖物质。PAS染色后,细胞胞浆中存在的糖原或多糖类物质(如糖蛋白、粘多糖、糖脂、粘蛋白等),与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后呈现紫红色。



   Back